一碗好米饭的追寻——黑龙江稻米产业丰收一线观察

一碗好米饭的追寻——黑龙江稻米产业丰收一线观察

  • 支   持:
  • 大   小:
  • 开发者:
  • 提   现:
  • 说   明:
  • 分   类:新闻
  • 下载量:662次
  • 发   布:2024-10-16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一碗好米饭的追寻——黑龙江稻米产业丰收一线观察简介

  自10月上旬起,在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水稻已开始大面积收获。有人形象地说,全国每九碗饭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秋收时节,记者走进黑龙江省“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市、“石板大米”产地宁安市、三江平原腹地宝清县三个代表性水稻产区,感受一碗好大米的耕耘历程。

  在“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种出优质稻米

  黑龙江省五常市被誉为“中国优质稻米之乡”,这里水稻种植面积达250余万亩,年产优质大米约14亿斤。秋日的田野上,金黄色的水稻一望无际,与忙碌的农人和轰鸣的收割机共同构成了一幅丰收画卷。

  “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说起五常大米的好,龙凤玉地家庭农场理事长石硕打开了“话匣子”。今年他种植了1200多亩“稻花香”水稻,随着收割机的轰鸣,一年的辛劳终于换来了满仓硕果。

  “秸秆是个宝,在我们的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石硕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水稻育苗时采用了秸秆育苗基质,并在插秧过程中同步使用覆膜机铺设秸秆纤维地膜,通过遮光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了农药使用。同时,他们还施用了微生物有机肥,使水稻秧苗更加健壮,抗病能力显著增强。

  在五常市的黑龙江省秸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技的力量让秸秆获得了新生,被加工成纤维纸浆、降解地膜等产品。

  “我们生产育秧基质、微生物有机肥、有机地膜等多个产品,为水稻绿色有机种植全流程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公司总经理王宏说,今年他们的产品在水稻主要种植区域得到广泛应用,他们与农机厂商合作,攻克有机地膜覆膜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将这项技术推广给更多的水稻种植户。

  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是五常大米的核心产区之一,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说,今年他们种植了1.3万亩水稻,十月初开始收获,目前,水稻收割已经接近尾声。

一碗好米饭的追寻——黑龙江稻米产业丰收一线观察

  合作社有社员100余户,为将1.3万亩水稻种好,农民们倾注了心血和汗水。“我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种子、有机肥等投入品,采用人工插秧、人工除草、人工收割、自然晾晒,保证大米的品质。”于殿红说。

  “今年虽然前期气温比较低,但七八月份气温升高、光照不错,秋季气象条件有利于‘稻花香二号’水稻灌浆,种出的大米口感也很好。”于殿红说,今年水稻亩产超过了1000斤。

  “新米已经在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上市,加工车间正加班加点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站在机械轰鸣的合作社大米分装车间,于殿红说,希望与千家万户共享五常大米的软糯与香甜。

  在石板上种大米的“新农人”

  “我带你们看看什么是长在石板上的水稻。”说着,在宁安市渤海镇江西村,宁安市石板稻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瞿永伟走到刚刚收获完成的稻田中,用铁锹下探约30厘米,可触及地下的石板。

  “这片石板地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和腐殖质沉积后,形成了覆盖在石板表面的腐殖土。”宁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孙新功说,石板白天吸收大量的热,种植区域的积温得以提高一个低温带,大米充实度高,口感更佳。

  宁安市拥有世界珍稀的石板田8.5万亩,为在稀缺的石板田中种出优质大米,37岁的瞿永伟可没少花心思。“2020年我返乡种田,既然是‘新农人’,就要拿出新的种植模式。”瞿永伟说,他们用品牌农业重塑水稻的生产流程,以更好的联农带农机制助力乡亲们增收致富。

  “今年我们流转了响水村、江西村等共计1.1万亩土地。”瞿永伟说,他们通过打造稻米品牌、建设营销网络让好米卖上好价,在保证农户土地流转收益的基础上,提供额外分红。

  “我们统一农药化肥等投入品,推行绿色种植,使用生物肥料对化肥进行减量替代。”瞿永伟说,他们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寻求良种和种植技术上的支持。

  江西村是朝鲜族村落,瞿永伟带领村民修建了朝鲜族特色房屋,开设了农家乐。“我们推行农文旅融合,让更多青少年来这里研学,来品尝好吃的大米,同时了解我们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和稻作文化。”瞿永伟说。

  科技助力三江平原稻米飘香

  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宝清县是国家级产粮大县,这里地处第二、第三积温带,也是水稻的主要种植区域,十分具有代表性。去年9月落户宝清县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立足于此,解决北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共性难题。

  在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的实验田内,科研人员赵振东和同事们正忙着收获水稻,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这都是我们培育的实验材料,杂交育种需要经过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培育出理想的品种。”赵振东说,他们过段时间会带着这些实验材料前往海南南繁基地加代繁殖,以缩短育种周期。

  不远处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于涵正在忙着操作DNA扩增设备,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分子鉴定技术,再结合作物的田间表现,我们能更早发现优良性状,加速育种进程。”于涵说。

  与此同时,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的稻作技术已经惠及黑龙江乃至全国的水稻种植户。在位于宝清县南元村的一片稻田,荒原狼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宋喜超今年种植的水稻也获得了丰收。“我们自10月11日开始收获水稻,预计还有一周就能收获完成。”宋喜超说。

  “今年我们在育苗时,就使用了中国水稻研究中心研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起到生根、壮苗、防病和抗寒的作用。”宋喜超说,尽管插秧后气温偏低,通过开展精细化田间管理,水稻追回了长势。

  北方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曹立勇说,目前他们培育出了1个水稻品种,20多个水稻品种正在进行区域试验,还研发了“寒地水稻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通过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等措施,使秸秆70至90天在田间分解,减肥减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面积已接近40万亩,多举措推动黑龙江省稻米产业提档升级。

上一个“飞行警犬”执勤 英国允许无人机用于基础设施检查

下一个乒乓球——全国锦标赛:樊振东赛前训练

留言评论